「来源:|王慧风险规划管理ID:CYS-99」
血压计使用方法
一、使用方法
1.测量前的准备
(1)将血压计安放在相对水平的桌面上,打开血压计上盖和贮汞瓶开关(自动开关的血压计在上盖打开时,贮汞瓶开关即自动打开)。
(2)检查汞的零位:汞水平面应处于玻璃示值管的零位。误差不得超过±0.2kPa(±1.5mmHg)。
(3)被测量者舒适地坐在桌旁,将手臂安放在桌面,自然外展45°,并将手臂裸至肩胛部。如衣物过厚过紧,则应脱掉外衣。
(4)将血压计臂带展平,使气袋中部对着肱动脉,将听诊器探头安放在肘部肱动脉上,可缚紧血压计臂带,臂带不可缚得过紧或过松,一般以可插入两指为宜。
(5)调整手臂套高度使之与心脏位置相对水平;高度不够可在手臂下加软垫。
2.测量血压
(1)拧紧橡胶球气阀帽,缓慢挤压橡胶球向臂袋内打气,并注意用听诊器监听。
(2)加压至肱动脉动音消失时,继续将压力再升高2.5~4kPa(20~30mmHg)后停止打气。
(3)加压停止后,拧松胶球气阀帽,以每秒0.5kPa(3~4mmHg)的速度缓缓放。出臂袋中的空气,使汞柱缓慢下降。
(4)注意监听,在下降过程中,当通过听诊器听到第一个清晰的心脏搏动音时,汞柱在玻璃示值管所反映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
(5)汞柱继续下降,听诊器内传来的心脏搏动音在逐渐增强后转为柔和杂音,随即音调突然变闷,之后消失,此时汞柱在玻璃示值管所反映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
(6)测量血压一般应重复测量2~3次,将所测得的血压值进行平均计算后可作为血压予以记录。
(7)血压测量完毕,应将血压计向贮汞瓶一侧倾斜45°,待汞完全流回贮汞瓶后,再关闭贮汞瓶开关,将血压计上盖合上,测量结束。
(8)贮汞瓶带自动开关的,在血压测量完毕后,必须待汞完全回落到贮汞瓶内后,再将血压计上盖合上,测量结束。
二、注意及保养事项
(1)使用前,应首先检查血压计各部位有无损坏;
(2)使用时血压计安置应平稳牢固,避免倾倒及受外力冲撞,造成意外;
(3)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时,切不可加压超过mmHg,以防止汞从玻璃示值管中溢出;
(4)血压测量完毕后,一定要将血压计向贮汞瓶一侧倾斜45°,待汞完全流回贮汞瓶后,再关闭贮汞瓶开关,将血压计上盖合上。带自动开关的,在血压测量完毕后,必须要待汞完全回落到贮汞瓶内后,再将血压计上盖合上以避免汞不慎流出。
(5)血压计在贮存前应用软布及中性清洁剂擦拭干净,并置于干燥处贮藏。
(6)使用完毕后收藏时,勿将橡胶管折叠太久,或将臂带折成小块,或在高温下烘烤,以免橡胶过早老化开裂,缩短使用期限。
(7)血压计橡胶球连气阀必须安放在盒内靠右边空间,防止不慎压破玻璃示值管。
三、正常血压参考值
为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示波法测量血压
示波法:上电后,电机匀速向袖带内充气,与袖带相连的压力传感器输出压力信号,经频带为2.2~10Hz的滤波器,得到脉搏振荡波。将脉搏振荡波经过预处理后,提取峰值,用高斯拟合的方法获取振荡波包络,包络峰值对应平均压。高斯拟合:高斯函数为
,将(x,y)代入峰值点坐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c的值。
在示波法血压测量中,平均压为脉搏波包络拟合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袖带静压力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用比例关系法求得。将脉搏波幅值与脉搏波包络线最大值相比较并作归一化处理来判别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归一化准则图上(图D-1),收缩压对应的脉搏波幅值为A(S),平均压对应的脉搏波幅值为A(M),舒张压对应的脉搏波幅值为A(D)。Ks、Kd分别为收缩压、舒张压归一化系数。关系为
Ks=A(S)/A(M),Kd=A(D)/A(M)
充气时测量脉搏波的例子如图D-2所示。之后采用比例关系法得到收缩压P(S)、舒张压P(D)。Ks、Kd根据文献取0.52、0.7。
归一化准则图
图中P(S)、P(M)、P(D)所在直线为放气时袖袋的理想压力曲线(忽略了噪声)。A(S)、A(M)和A(D)所在曲线为脉搏振荡波包络。求解收缩压P(S)和舒张压P(D)的步骤如下:
(1)在拟合得到的脉搏振荡波包络上找到最大值A(M);
(2)根据已知的Ks、Kd求得A(S)、A(D);
(3)在包络曲线上找到A(S)、A(D)的位置;
(4)过A(S)、A(D)垂直于横坐标画线,与袖袋理想压力曲线交点即为P(S)、P(D)。
充气时测量脉搏波的例子
(a)袖袋压力值(含噪声);(b)脉搏振荡波;(c)去掉基线的脉搏振荡波
可在图上作图画出包络,求得平均压和收缩压、舒张压。
TSAH-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
一、仪器结构
血氧仪结构如图E-1所示。
血氧仪结构
(a)正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左侧面图
①—液晶显示屏;②—仪器开关;③—传感器接口;④—地线接线柱;⑤—保险丝;⑥—电源线插口;⑦—串行接口
二、仪器安装说明
每个传感器导线的一端都有两个插头,分别为白色和灰色,使用时将它们分别插进仪器右侧面与其颜色相同的插口中。
用电源线将仪器电源线插口与V电源相连接。
三、仪器测量操作说明
打开主机上的电源开关,仪器显示主界面,如图E-2所示。
主界面上选择“测量”即进入测量选择界面,如图E-3所示。
在测量选择界面上选择“1”,即进入测量界面,如图E-4所示。
主界面示意图
测量选择界面示意图
测量界面示意图
此时仪器首先根据被测组织自动调整发光强度,使接收到的光强信号处于最佳测量范围。然后即开始测量,此时屏幕上共3条曲线,从上到下分别对应Hb浓度相对其初始值的变化量(CΔHb),HbO2浓度相对其初始值的变化量(),以及TOI(即rSO2,局部组织中的氧饱和度)的绝对量。ΔHb和ΔHbO2曲线纵坐标的范围为-30~30μmol/L,每一小格表示6μmol/L;TOI曲线纵坐标的范围为0~%,每一小格表示10%。上述3条曲线横坐标上每一大格表示60点,每点代表一个刷新周期,如果刷新周期为2(s),则每一大格表示s。TOI的数值在屏幕右上方以大字体实时显示,便于用户观察记录。
测量界面中,屏幕下方有左右两个方框,每个方框内有两行数据。左方框内的第一行表示CΔHb(单位是mmol/L),第二行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值(对应nm的发光波长);右方框内的第一行表示
(单位是mmol/L),第二行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值(对应nm的发光波长)。如果上述两个光强值中任何一个超过,则说明入射光太强,应当停止测量,进入设定界面,减小“出射光强”设定值(减小~即可),然后重新开始测量;如果上述两个光强值中任何一个低于,则说明入射光太弱,应当停止测量,进入设定界面,增大“出射光强”设定值(增大~即可),然后重新开始测量。
测量结束,选中测量界面上的“返回”即可退出测量。
四、检测参数
检测参数如表所示。
检测参数
五、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如表所示。
性能指标
续表
六、主要应用领域
该仪器用于药物疗效评定、高原医学、新生儿和胎儿的脑氧监护、骨骼肌运动功能评定、心脏手术患者及危重病人的脑氧监护、组织移植后的血运监测等。
附录F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即为临床常规心电图。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下图反映了心脏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特点及其先后顺序。这些电活动的总和为ECG。
心电图源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但是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单个心肌细胞的电变化是用细胞内电极记录方法得到的,记录同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的变化;心电图的记录属于细胞外记录法。ECG反映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是许多处于不同状态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在体表的反映。ECG在体表间接记录心脏的电变化,所以电极位置会影响心电图曲线。
动物机体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将ECG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曲线,这种测量方法叫作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如果设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放大器负端相连的极)的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就成为所谓的“参考电极”,而另一个测量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极”,这种测量方法叫作单极导联。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分别记为Ⅰ、Ⅱ、Ⅲ、aVR、aVL、aVF、V1~V6。
1.Ⅰ、Ⅱ、Ⅲ导联
Ⅰ、Ⅱ、Ⅲ导联又称标准肢体导联,属双极导联,拾取体表心电在两肢体间的电位差。Einthoven三角学说假设:人体左、右肩及臀部形成等边三角形三顶点(图F-1),心脏产生的电流均匀地传播于体腔,四肢只做无衰减的传导;心脏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体腔是均匀导电且足够大的球形容积导体。电极连接方法是:Ⅰ导联,右臂(-),左臂(+);Ⅱ导联,右臂(-),左足(+);Ⅲ导联,左臂(-),左足(+)。
在3个肢体上各串一只5kΩ的电阻,使3个肢端与心脏间的电阻数值接近,把它们连接起来获得一个接近零的电极电位端,称Wilson中心电端。把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到中心电端,正输入端分别接到左上肢L、右上肢R和左下肢F,就构成了单极肢体导联。
Einthoven三角形
单极肢体导联因5kΩ电阻的存在而减弱了信号强度。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kΩ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参考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电压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导联。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2.单极胸前导联
将一个测量电极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法),把中心电端和放大器的负端相连,成为参考电极。另一个电极从前胸壁上提取心电信号,连接放大器正输入端。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可获得较大振幅的心电波形。通常单极胸前导联有6组,电极的位置如图F-2所示,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line)第5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或V4与V6连线中点;V6,左腋中线(mid-axillaryline)与V4同一水平。
图F-3显示了不同导联在人体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额面(frontalplane)、侧面(sagittalplane)、水平面(transverseplane)上的投影。在额面,6个肢体导联(其中aVR取其反向)彼此间隔30°。而在横断面上,6个单极胸前导联也彼此间隔30°。由这些心电图可以测定心电向量的位置。
单极胸前导联
心电向量在各个解剖平面上的投影
3.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理学家W.Einthoven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如图F-4所示。
(1)P波。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s,电压(高度)不超过0.25mV。
典型心电图
(2)P-R段(P-Rsegment)。P-R段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3)P-R间期(P-Rinterval)。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为0.12~0.20s,小儿稍短。超过0.21s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4)QRS复合波(QRSinterval)。QRS复合波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s,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s之间。
(5)S-T段(S-Tinterval)。ST段是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应超过0.1mV,在单极心前导联中V1、V2、V3中可达0.2~0.3mV;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mV。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mV。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6)T波。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7)U波。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mV以下,波宽约0.20s。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等都会使U波加大。
4.意义及应用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在指导心脏手术进行及指示必要的药物处理上有参考价值。然而,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不可少的指标。因为有时貌似正常的心电图不一定证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损伤和功能的缺陷并不总能显示出心电图的任何变化。所以心电图的检查必须结合多种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心电图还经常用于其他生理信号测量的参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