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脑梗死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根据患者梗死前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对照组和IP组,每组56例。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I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91.1%、梗塞灶体积分别为(4.84±2.26)cm3和(3.42±2.15)cm3、NIHSS评分分别为(20.61±3.12)和(13.25±2.86)、BI指数评分分别为(36.72±2.34)和(69.08±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小梗死灶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加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在我国,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第二大原因,其中以急性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缺氧坏死,该病在中老年人多发,患者表现为偏瘫、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
正文
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是指短暂、非致死性的脑部缺血能够使脑组织对之后长时间、致死性缺血的耐受程度明显增强[1]。研究证实脑缺血预适应这一现象,且关于此项研究已经逐渐从动物实验阶段过渡到临床阶段[2],但目前有关的临床研究笔者尚不多见。本研究对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脑CT、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旨在分析梗死前短暂脑缺血发作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其操作方法是: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双上肢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将袖带缠绕于一侧上臂中上段(如上图),气囊快速加压至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为一轮。每次连续重复5轮,共45分钟,每天做两次。建议上午、下午各1次,双侧上肢同时或交替进行,6个月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