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部分摘选自2月6日《西安晚报》记者王凡)提到“肾病”,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病只和中老年人有关。然而近年来,医院儿科收治的肾病患者却明显多了起来。数据显示,我国患慢性肾衰的儿童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专家指出,儿童肾病大多数与“外因”有关,其中药物的滥用正是罪魁祸首。如何给儿童正确用药,治病的同时尽量避免药物性肾病,是家长们必须认真学习的“一课”。
警惕肾脏病“蛛丝马迹”
虽然一部分肾脏病患者起病隐匿,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也有患儿会出现眼睑、颜面水肿,甚至双下肢水肿,有些患儿还会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异常,如红豆汤样、洗肉水色、浓茶色或烟灰色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尿液中有较多泡沫,大量蛋白尿会导致蛋白质的流失,患儿营养不良,免疫力差等,个别患儿还可能以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或高血压起病。
医生会很容易发现,患儿的尿液中有很明显的疾病变化。那就是红细胞、白细胞明显的增多,而尿糖、蛋白尿等症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预示着孩子的肾脏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情的类型以及轻重程度。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早期症状,家长一定要留心,万不可大意。
关爱孩子的肾脏
家长要从小处着手,关爱孩子的肾脏,防止在生活中因不良习惯及对肾脏的不重视,导致孩子肾脏功能损伤。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排尿习惯,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存留太久容易繁殖细菌,而细菌很可能经输尿管上行感染肾脏。做到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食物代谢的产物需要从肾脏排泄,食物摄入过量,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及时控制各种感染。
当孩子出现呼吸道、皮肤等感染时,应立即治疗。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急性肾炎都是由链球菌感染所致。由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紫癜都有可能累及肾脏,因此,家长在带孩子治疗这些疾病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查查尿。避免滥用药物。“是药三分*”,肾脏是药物代谢、排泄的重要器官,尤其是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应该避免长期使用。
切忌病急乱投医
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肾病。检查尿液是早期发现肾病的最基本方法,家长最好每半年左右带孩子做一个尿液检查,以早期排查肾脏疾病。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尿液,当孩子的尿液中有很多泡沫,并在马桶里保留很长时间时,医院检查一下尿液,看看孩子是不是患了肾病。
如果孩子已经患肾脏病,医院规范治疗。不少家长在发现孩子生病后非常恐慌,病急乱投医,到处找草药偏方,或是到一些为谋利而医院求医,导致孩子病情加重,耽误治疗时机,产生更多的并发症。
警惕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冬春季是学龄期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好发季节。患儿出现紫癜样皮疹,多见于双下肢、上肢及臀部,也可出现呈对称性分布。用手压不会褪色,可伴有痒感,1周—2周后逐渐消退,可分批出现,反复发作。可伴有关节疼痛、腹痛、便血、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浮肿、肾功能不全等,从轻度肾炎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包瑛主任医师指出:“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其主要症状为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对称性出现大小不等、紫红色斑点或瘀斑,手指压上去不褪色。这类患者一吃东西会牵拉肚子疼痛,如处理不得当、迁延时间长,还会出现肠穿孔、肠套叠;伴血尿、蛋白尿,肾损害者称为紫癜肾炎。一般过敏性紫癜发病8周之内,有30%—60%的患者会得紫癜肾炎。”
信息来源:医院
医院分支机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