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脉症”,现代医学称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青年女性多见。
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也可能由结核杆菌或链球菌等在体内的感染,诱发主动脉壁和(或)其主要分支动脉壁的抗原抗体反应,其后瘢痕收缩,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导致该血管供应区域的组织血流不足,病人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中医认为少阴气绝、宗气下陷、寒气入经或痹入于脉而致气滞血瘀,血不流,则成无脉。
症状上肢无脉症:手臂酸软无力、麻木。局部体温低,患肢寸口脉、神门脉、合谷脉、尺泽脉、极泉脉等微弱或缺如。下肢无脉症:病人双腿酸痛无力、皮肤发冷,休息后好转,称为“间歇性跛行”。从冲门、箕门脉以下的五里、太溪、冲阳、太冲等动脉搏动微弱或伏而不见。
艾灸取穴指寸取穴法:由本人或与本人指节宽度差不多的施灸者为宜艾灸前注意:建议一:点开查看艾灸注意事项
建议二:点开查看艾灸常见反应
按语患肢宜保暖,防止受寒;如继发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应中西医综合治疗;灸法对此症有一定疗效,配合针刺疗效更佳。
案例赵某,男,53岁。
主诉:7年前,因受凉后致左小腿及左足趾麻木疼痛,逐年进展,左足一年四季不出汗,近2年加重,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口服中西药物繁多,疗效不满意。
诊查:左小腿及中趾肤色苍白,跌阳脉微细近无,触之冰凉,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弱。遇冷及走路麻木疼痛加重,得温痛减。
灸疗:按上表取穴,灸12次后,皮肤转温。肤色转红,麻痛基本消失。仅在远行及天冷时徽感木痛。又治疗20次后即无任何感觉,色泽温度均同健侧,触之已湿润出汗,足背动脉与健侧约同。追访1年,未再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