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动脉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冬天老寒腿谨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TUhjnbcbe - 2021/4/28 23:15:00

患者张先生两年前开始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行走距离不足米后小腿肚子胀痛,从家里去附近菜场买菜都要停下来歇个脚,捶捶腿等胀痛好转后再走,冬天症状更重,一直以为是风湿性疾病导致的所谓“老寒腿”。经历过针灸与理疗,可是症状并没有减轻,近几天随着天气寒冷,张先生“老寒腿”症状加重了,夜间睡觉也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两腿下垂或坐位时疼痛稍微好转,常常需要抱膝而卧至天明,痛苦不堪!

最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就诊,经过体格检查,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收入我院介入血管外科。通过下肢动脉CTA等检查后明确了手术指证,在充分术前检查及评估后,陈春主任决定为患者选择微创手术---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再配合针对性药物治疗,术后不久张先生即感觉到小腿明显“热乎”起来了,发凉、麻木、胀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夜间睡得香,一周后康复出院。每天坚持步行锻炼,目前行走已基本上没有影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什么?

是因动脉内壁上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向血管腔内增生、突起,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给血液不能满足下肢需要,出现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40-70岁发病率为1%~2%,每年有10万人次接受外科治疗。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怎样知道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此危险,一定要尽早就医。

1、早期症状

患者一般会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常会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延误病情。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医院检查。

2、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疼痛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再次出现。常见小腿疼痛,其次是臀部、大腿、背部、足部疼痛。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者行走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十几米,甚至几米。

3、休息时疼痛

医学上称为静息痛,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患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供血不能满足组织的需要而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患者入睡时疼痛更重,肢体低垂或轻微活动后疼痛减轻。这个时期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否则进一步发展会进入坏死期。

4、组织缺血坏死

在这一时期,坏死症状较轻时肢体会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皮肤粗糙、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少光泽,脚部有轻微的破裂也不容易愈合。病情加重时,会出现下肢发黑、感染、坏死甚至截肢,危及生命。当中老年患者,尤其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长期吸烟者出现以上临医院诊治,经彩超、MRA(磁共振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可帮助明确诊断。如果病变较早,通过降脂、降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戒烟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等可以改善症状。如果病变较严重,已经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坏死等情况,医院进行诊治,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导管灌注溶栓、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一系列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流及首选,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陈春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吉林省介入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于北华大学,曾在北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进修。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研究生。从事医学影像、介入诊疗工作30余年,介入中心学科带头人,四平市十大杰出青年,医院十大杰出青年,于0年率先在我市展开介入诊疗技术,从肿瘤的治疗到非肿瘤的发展,从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到非血管疾病的综合性规范化治疗领域的拓宽,为四平地区介入治疗的开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杂交手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食道、胆道、气道支架置入在省内处于前列,至今开展诊疗项目达40余种,打破了四平市无介入诊疗技术的空白。

主要担任四平市优秀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四平市医药卫生青年学科骨干等职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天老寒腿谨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