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不久前,医院骨科收治了一位下肢动脉闭塞小腿坏疽患者,入院时右小腿坏疽,恶臭。患者是位年仅48岁的男性,在去过多家3级医院住院无果医院,经接诊医师张洪*主任检查后考虑是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小腿坏疽,需要马上进行截肢手术。患者收住院后,经术前检查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说明*素吸收肾功能严重受损。白细胞近2万,中性93%,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A/G倒置,贫血严重,手术风险极大。经多科室专家会诊讨论,在院领导和医*科的大力支持下,决定为病人进行右下肢高位截肢术,以减少*素吸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后,张洪*主任主刀为该患者进行了右下肢动脉闭塞,右小腿坏疽右大腿高位截肢术。术后骨科全体医护精心护理,密切配合,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患者总体恢复良好,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白蛋白,血红蛋白回升,白细胞下降。伤口愈合拆线后,于近日出院。
医院医师提醒: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这个阶段患者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进入疾病晚期。进入晚期后,脚上即使破了一点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最终只能截去坏死肢体,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可能存在的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