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动脉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临床文献三氧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TUhjnbcbe - 2021/5/3 13:34:00

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下肢动

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肖光辉马*礼唐龙秀文莹崔东明

广医院普外科广州

摘要

目的:探讨医用三氧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机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ASO)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行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87.9%(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有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功能。

关键词: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5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3.7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经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年龄40~80岁,心、肝、肾功能正常,且符合医学伦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年龄在40岁以下和80岁以上者;病情重,有严重肢体坏疽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数据检测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病人清晨空腹抽血5mL放入备有肝素12.5u/mL的抗凝管内,摇匀后进行指标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北京普利生R80型血液流变仪,观察指标由同一检验科提供。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采用德国臭氧发生器给予医用三氧自血疗法,具体方法如下:在专用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枸橼酸钠抗凝,抽自身定量静脉血,加入医用三氧,调节医用三氧浓度按钮,使之控制在25~40μg/mL,让医用三氧与患者血液混合均匀4~5min,充分反应,随后回输。每周3次,1个疗程为12次,共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统计。

1.3.2对照组前列地尔注射液,每次10μg,加入1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10d后停用2d,1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适当应用降压、降糖药物外,治疗期间停用所有扩张血管、降脂药物;有肢端坏疽者,予以局部清洁换药,同时加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必要时采用各种手术处理。

1.4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主要观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和皮肤温度。实验室检查血流变学指标。

1.5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近期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血流图或光电血流图(PPG)明显改善,步行速度~步/min,能持续步行m以上无不适者;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有改善,步行速度~步/min,能行走m左右;进步:临床症状减轻;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有改善,步行速度~步/min,能行走m左右;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其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比较见表2~3。

表一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进步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1

16

51.6%

10

32.3%

4

12.9%

2

6.5%

93.5%*

对照组

30

6

20%

8

26.7%

10

33.3%

6

20%

80%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皮温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

静息痛

间歇性跛行

皮肤温度

治疗组

31

治疗前

3.36±0.81

2.92±0.55

2.86±0.72

治疗后

2.24±0.71*

2.10±0.60*

1.50±0.80*

对照组

30

治疗前

3.02±0.57

2.87±0.56

2.70±0.61

治疗后

2.34±0.79*

2.67±0.81

2.56±0.87*

表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x±s)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血沉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治疗组

31

治疗前

6.92±0.61

12.33±2.18

1.79±0.75

18.76±2.31

57.11±6.09

4.52±0.61

治疗后

5.23±0.71*

9.51±0.17*

0.97±0.17*

15.42±2.07*

41.14±4.72*

3.17±0.32*

对照组

30

治疗前

7.16±1.06

11.97±2.02

1.83±0.64

20.07±3.12

56.87±6.72

4.46±0.57

治疗后

5.64±1.23*

10.36±2.20

1.03±0.14*

19.43±2.32

51.70±7.03*

4.21±0.48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重要表现。据报道,人群中有12%~14%罹患ASO,75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增至20%。目前治疗本病尚缺乏特效药物,动脉重建术及球囊导管腔内成形术(PTA)的开展,对缺血肢体血运的重建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跨时代的进步,但术后的再狭窄却居高不下。尽管血管外科在诊疗手段上已得巨大的进展,但在临床中仍有大批的患者无法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

医用三氧是由医用纯氧气和医用纯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臭氧是起到治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自体三氧血回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疼痛性等疾病。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致残率明显降低。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报道文献较少,我们在临床中应用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ASO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因此进行了此项临床研究。

本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有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能有效改善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治疗观察1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性(p<0.05),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有差异性(p<0.05),其余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三氧大自血疗法可以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相符合。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采用自体三氧血回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ASO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改善肢体动脉血供的作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医用三氧治疗的很多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THE

END

德国卡特三氧

--

公司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文献三氧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